浅析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》
作者:寇海平 日期:2008-01-20
浅析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》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》将予
.
一、事业单位与劳动者发生争议受新法调整
.
根据现行规定,事业单位的劳动者与单位发生争议后无法按照劳动争议来处理,这给劳动者维权带来不便,新法的规定,使这部分争议归于劳动争议解决机制之内,给劳动者维权提供了更加充分的依据。
.
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》规定:
.
1、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员与本单位发生劳动争议的,依照本法执行;
.
2、法律、行政法规或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。
.
二、增加规定了具体的劳动争议种类
.
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》规定,中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下列劳动争议,适用本法:
.
1、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;
.
2、因订立、履行、变更、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;
.
3、因除名、辞退和辞职、离职发生的争议;
.
4、因工作时间、休息休假、社会保险、福利、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;
.
5、因劳动报酬、工伤医疗费、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;
.
6、法律、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。
.
三、劳动者持调解协议书可直接向法院申请支付令
.
对于一些特定争议达成的调解协议,劳动者可以持调解协议书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。这为劳动者维权提高争议解决的效力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。
.
根据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》的规定,可以申请支付令的特定劳动争议为:
.
1、因支付拖欠劳动报酬达成的调解协议;
.
2、因支付工伤医疗费达成的调解协议;
.
3、因支付经济补偿金达成的调解协议;
.
4、因支付赔偿金达成的调解协议。
.
四、劳动仲裁时效扩大为1年,且符合法定条件时可中止、中断
.
现行劳动法规定的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为60日,且这60天为不变期间,60天的时效可谓稍纵即逝,劳动者错过了这个时效,权益将得不到维护。
.
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》对时效作出了全新的规定:
.
1、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扩大为1年。
.
2、时效可以中断:
.
因当事人①主张权利;②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;③对方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,从中断时起,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。
.
3、时效可以中止:
.
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,当事人不能在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,仲裁时效中止,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,仲裁时效继续计算。
.
五、劳动关系存续期间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,不受1年时效限制
.
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》规定:“劳动关系存续期间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,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;但是,劳动关系终止的,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。”
.
根据该条规定,我们可以得出,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,拖欠劳动报酬问题是永远不会过时效的。在劳动关系终止后,应及时在时效期间(1年)提出主张。
.
六、部分特定争议实行“一裁终局”
.
目前我国劳动争议实行的是“一裁二审”的机制,在实践中,用人单位往往利用制度的规定,拖延下去,劳动仲裁败诉了就向法院起诉,一审败诉了申请二审。劳动者最后打赢了官司,但也花去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。、
.
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》规定了两类争议实行“一裁终局”:
.
1、追索劳动报酬、工伤医疗费、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,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;
.
2、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、休息休假、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。
.
七、是否“一裁终局”,决定权在劳动者
.
根据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》的规定,如果劳动者对一裁终局案件的仲裁裁决不服,是可以提起诉讼的。所以,是否一裁终局,决定权在劳动者手里,在劳动者不提起诉讼时,该裁决方为一裁终局。
.
八、劳动仲裁期限缩短
.
现行法律规定下劳动仲裁最长周期可达90天,而根据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》的规定,劳动仲裁最长周期为60天。
.
九、劳动仲裁不收费
.
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》规定:“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经费由财政予以保障。”
文章来自: 本站原创
引用通告地址: http://www.KouHaiPing.com/trackback.asp?tbID=112
Tags: 浅析,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